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治疗技术不断发展:17世纪发现了静电疗法,18世纪出现了直流电疗法,19世纪引入了感应电流疗法,以及快速发展的紫外线疗法和红外线疗法。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物理治疗技术已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理治疗可以分为三大类: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以及手法治疗,主要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采用非侵入性、非药物性的治疗来恢复身体原有的生理功能。运动疗法主要以功能训练为主,手法治疗以特定的技术为主要手段,而物理因子治疗则是以各种物理因子(声、光、冷、热、电、磁、水等)为主要方式,即俗称的“理疗”。
简单来说,物理治疗是一种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但同样能给患者带来治疗效果、促进康复的治疗方式,且适用人群广泛。


凡电疗法是利用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三大类,还包括直流电疗法和静电疗法等。常见的低频电疗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感应电疗法和痉挛肌电刺激疗法等。中频电疗法主要有等幅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和调制中频电疗法等。高频电疗法则包括短波、超短波疗法和微波疗法等。这些电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关节炎、腰背肌筋膜炎、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痛等疾病。简而言之,电疗法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作用于人体,帮助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和改善功能。

频率在20kHz以上的声波,是一种机械振动波,常用于物理治疗。其临床适应症广泛,包括软组织损伤、神经痛、神经炎、肩周炎、扭挫伤、注射后硬结、血肿机化、腱鞘炎、骨折延迟愈合等。此外,它还适用于各类软组织扭挫伤、乳腺炎、瘢痕、组织内硬结、前列腺炎、肾与输尿管结石、骨关节病、颈腰椎病、脉管炎、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便秘、胆囊炎、脑卒中、脊髓损伤、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瘙痒症、鼻窦炎、耳聋、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视网膜病变及眼内病变等。

磁场疗法通过磁场作用于人体,影响体内的生物电流分布、电荷运动状态以及生物高分子的磁矩方向,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和治疗作用。这种疗法具有镇痛、消肿、消炎和镇静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扭挫伤和血肿等疾病。

激光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磁波,能够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具有消炎、止痛、止血、镇静和扩张血管的功效。它可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促进血管生成,并加速伤口愈合。临床上,激光疗法常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炎症、肩周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手法治疗是一种运用手部技术来操纵软组织、关节和神经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疼痛和组织紧张,提高运动质量,并指导病人进行练习。
如按摩、关节松动术等,通过手法操作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功能。

利用加热熔解的石蜡作为温热介质,敷于局部将热能传导到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石蜡疗法

在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物理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有氧运动和呼吸训练,改善心肺功能,适用于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从而可以增强心肺耐力、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并有效改善高血压、高血糖、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针对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损伤等,通过物理治疗加速恢复,预防并发症。
帮助老年人应对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问题,维持或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针对发育迟缓、脑瘫等儿童,物理治疗促进其运动发育和功能改善。

物理治疗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支柱,以其非侵入性、安全有效的特点,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改善。无论是术后恢复、慢性病管理,还是日常健康维护,物理治疗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物理治疗,合理利用其资源,让我们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更加从容不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