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计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是最主要的结核病类型。痰中排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病。
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的排菌是结核传播的主要来源。
传播途径:主要为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经空气传播,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分枝杆菌悬浮在飞沫核中,当被人吸入后即可引起感染。
易感人群: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因素是社会经济落后地区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尤其好发结核病。
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全球结核报告》结核病重新成为全球最致命的传染病,2023年,全球新增结核病确诊病例数达到820万例,成为1995年开始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结核病的全球负担急剧上升,超过了新冠,重回全球最致命的传染病之首。 中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耐药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合并HIV感染的疾病负担均较重。
2023年WHO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结核病估算新发病例为74.8万,占全球总估算新发病例(1060.0万)的7.1%,艾滋病与结核病共感染以及耐药结核病是目前威胁全球结核病防控的两大主要问题。

全身症状:发热为肺结核最常见的全身毒性症状,多数为长期低热,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降至正常,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或无明显自觉不适。有的患者表现为体温不稳定,于轻微劳动后体温略见升高,虽经休息半小时以上仍难平复;妇女于月经期前体温增高,月经后亦不能迅速恢复正常。当病灶急剧进展扩散时则出现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热型,可以有畏寒,但很少寒战。
凡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警惕肺结核的可能性:
① 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咳嗽咳痰,或呼吸道感染经抗炎治疗后3~4周仍无改善
② 痰中带血或咯血
③ 长期低热
④有结核病诱因或好发因素尤其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疾病或接受糖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⑤关节疼痛和皮肤结节性红斑等变态反应性表现
⑥有家庭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
如何预防肺结核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步骤。包括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2、改善室内通风:结核病通常通过空气传播,改善室内通风可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降低感染的风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

6、疫苗接种:结核病是慢性感染性疾病,化学治疗很难治愈而不复发,采用疫苗预防是最好的策略。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消除肺结核的社会危害,守护人民的健康,需要公众的共同努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