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损伤 (损伤或术后2周内)
1、手术治疗
神经损伤确诊后应尽早行显微手术治疗,手术越早,效果越好。通常外科手术的最佳时机是损伤6个月以内。
2、应用保护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
3、其他治疗
(1)体位:肢体置于功能位固定,患肢抬高。
(2)超声波:剂量用无热量或微热量。
(3)推拿、按摩训练:轻柔向心性按摩和适当关节被动运动。
中、后期损伤(损伤或术后2周以上)
1、物理疗法
超短波、毫米波、蜡疗等可改善循环,促进水肿吸收,缓解疼痛;低中频电疗、激光治疗等有消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早期应用超短波、微波无热或微热量,可以消除炎症、促进水肿吸收,有利于神经再生。用温水浸浴、漩涡浴,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松解粘连。在水中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可防止肌肉挛缩。
此外,红外线照射损伤部位可扩张血管,加强局部的组织代谢和神经营养。电针治疗较适用于神经失用、神经轴索中断轻症及神经修复术后。只要能尽早、及时并坚持有效治疗,多能取得明显疗效。
在运动疗法方面,可根据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与运动量。病人自我训练以不影响第2天治疗为原则,尽可能多次训练。
2、推拿、按摩训练
根据病情不同部位运用不同手法。沿神经走行方向按摩、叩击,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又能了解神经生长情况。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松解组织粘连,解除神经嵌压,保持肌肉质量,防止肌肉萎缩,迎接神经再支配。
3、运动疗法
当肌力为1级时,可以做等长收缩和助力收缩,肌力在2级以上可进行助力收缩和去除重力下主动运动。当肌力达到3级时可以进行抗阻运动,同时进行速度、耐力、协调性和平衡性的训练。抗阻运动方法有:渐进抗阻运动、短暂最大负载等长收缩训练、等速训练。原则是大重量、少重复。
4、作业治疗
根据功能障碍的部位及程度、肌力及耐力的检测结果,进行有关的作业治疗,比如ADL训练、编织、打字、木工、雕刻、缝纫、刺绣、泥塑、修理仪器、文艺和娱乐活动等。治疗中不断增加训练的难度与时间,以增强肌肉的灵活性和耐力。应注意防止由于感觉障碍而引起机械摩擦性损伤。也可设计和编排一些有目的的治疗性活动,协助增强患者的肌力、耐受力和协调性。
5、感觉训练
开始时,采用患者能耐受的轻柔触觉刺激,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加刺激强度,最终使患者能够耐受较强的触觉刺激而不产生疼痛。感觉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以每日训练 10~15min为宜。
6、矫形器的应用
预防和矫正畸形,通过限制关节的异常活动,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稳定关节;保护损伤神经支配的肌肉,防止拮抗肌挛缩,提高肢体功能;动力性夹板可以提供或帮助瘫痪肌肉运动。
7、其他治疗
包括干细胞治疗,有研究显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的同时,改善了周围神经的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压氧治疗;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技术是提供神经营养因子的良好工具,它可以将重要的神经再生基因提供给受损部位,促进神经生长。 并发症的治疗
注意患肢安全保护,防止烫伤、压伤并注意保暖。局部肿胀应经常进行肌肉的被动活动及改变关节位置,适当抬高患肢用温水热敷,进行被动牵伸时动作应缓慢,范围应渐增大,切忌粗暴,以免引起新的损伤。应想办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如多与他人交谈、听音乐等,以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心理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常常伴有心理问题,表现为急躁、焦虑、忧郁、躁狂等。可采用心理咨询等方式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